[克而瑞]撤销境外评级及时止损,境内融资利好另觅新机

2022-11-18 12:09:49来源:中房网

扫描二维码分享
  • 城市:全国
  • 发布时间:2022-11-18
  • 报告类型:市场报告
  • 发布机构:克而瑞

  在当前境外融资渠道冻结的背景下,维护境外评级的意义已经不大。

  ◎  作者 / 房玲、易天宇

  2022年11月9日,碧桂园公告称与惠誉友好协商,主动撤销了其信用评级。值得注意的是,碧桂园并非近期唯一主动撤销境外评级的房企,此外还有金辉集团、新城控股等房企也均申请撤销评级。内资房企急着与国际评级机构“分手”,究竟出于什么原因?未来又将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4

4

 评级机构助推放大危机
果断“分手”及时止损

  2022年下半年以来,几乎每月都有房企撤销境外信用评级。据不完全统计,从2022年6月至今有多达25次房企评级撤销事件,其中10月份就多达11次,其中涉及房企包括金辉、富力、新城、恒大、旭辉等等。在涉及撤销评级的22家房企中,有过半数量的房企为主动撤出。

  而房企之所以着急与评级机构“分手”,其主要导火索为自2021年起的境外评级集中下调风波。据了解,自2021年10月起较多房企被境外评级机构下调评级,其中2021年10月18日及19日短短两日,穆迪就集中下调了20家房企的信用评级或展望。而随后2021年10月21日惠誉更是将29家中国房地产开发商纳入标准观察范围。而此后至今的近一年时间内,房企遭遇的评级下调从未停止,部分房企如旭辉更是在2022年10月内被穆迪两次下调。

  应对评级下调,部分房企最初寄希望于通过提前偿债的方式,提升外界对企业的偿债能力信心。以海伦堡为例,2022年6月17日,海伦堡针对2018年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将8.63亿元连本带息偿债资金提前入账(兑付日为2022年6月22日)。但该等举措却未能打动评级机构。仅过三天,2022年6月20日,穆迪宣布就将海伦堡发行人评级从B2下调至Caa1,债项评级由B3下调至Caa2,展望负面。而穆迪给出的理由是,此次海伦堡按期还款后,由于“运营能力减弱,融资渠道受限”,“对海伦堡中国流动性的评估从充足调整为疲软”。

  同样的命运也发生在中骏身上,2022年10月12日,中骏提前汇款给托管银行,以支付于2023年到期票息7.25%美元债利息(应于10月19日到期),总利息金额1812.5万美元。而此后2022年10月21日,标普基于类似的理由,将中骏的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从“B-”下调至“CCC+”;未偿高级无抵押债券的长期发行评级从“CCC+”下调至“CCC”。在此背景下,中骏“无奈”主动撤销了标普的发行人信用评级和发行评级。由此来看,在当前国内融资、销售环境不变的情况下,内资房企面临境外评级下调的“无解”局面,个体不论如何尝试,都难免遭遇评级被下调的境遇。

  而更糟的是,评级下调会触发债项的提取偿还条款,短时间内会加剧房企的偿债压力,而境外评级机构的下调对象将“民营示范房企”也包括在内。以旭辉为例,2022年8月30日,旭辉控股董事局主席林中在2022年中期业绩会上表示,“到目前为止(旭辉)没有一笔负债违约,没有一笔利息延期支付”。据悉,截止2022年底旭辉境内外已不存在刚性兑付债务,而最近一笔美元债则在2023年1月到期。但在接下来的9月及10月中,旭辉接连遭到了三大评级机构的集体下调,而评级的下调不仅影响了旭辉的境外债再融资,同时也触发了部分债务的提前还款。在旭辉11月1日“暂停支付境外融资”的公告中,旭辉表述为“部分融资因评级下调触发提前兑付条款,境外兑付压力在短期内剧增”。

  由此来看,在行业下行的背景下,境外评级机构非但不能给房企提供任何“正面宣传”,反而会带来诸如触发提前还款,负面舆情影响销售等风险,打乱房企原本稳健的经营轨迹。由此来看,房企果断选择与评级机构“和平分手”,有利于维护本就脆弱的市场信心。

4

4

  境外融资冻结下维护评级意义不大
境内融资政策利好减轻压力

  此前房企需要维护境外评级,主要是出于通过境外发债助推发展的考量;而在当前境外融资渠道冻结的背景下,维护境外评级的意义已经不大。

  事实上,房企的境外融资早于2021年的四季度就逐步趋于冻结状态。据100家典型房企融资数据,2021年第四季度房企的境外发债仅为130亿,同比下滑84%,环比下滑77%。2022年一季度,房企境外发债迎来年初的小高峰,但相比2021年已有较大差距,同比下降了70%。而二季度境外发债持续低迷,仅104亿;虽然三季度境外发债规模出现增长,但主要是由于富力十批未偿还的美元优先票据(共计49亿美元)重组成3批新票据。若撇除富力境外债重组影响,三季度的境外发债仅为138亿,境外发债占比仅为13%,此外2022年10月未有监测到房企于境外发债。

4

  值得注意的是,未来房企的境外债偿债压力仍在增加。由于境外发债渠道趋于冻结,房企境外债务的发债规模与到期规模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2022年前10月,房企的境外发债规模为935亿元,而到期规模为3198亿元,仅占到到期规模的29%。这表明房企无法通过以旧换新的方式延长境外债务的到付压力,而2023年的1月及4月仍有多个境外债的到期高峰,分别高达691亿、686亿。预计届时房企的到期境外债务偿还压力将更大,或会出现更多的境外债违约事件。

  然而好消息是,近期房企的境内融资环境已出现明显利好,房企可转向寻求境内融资机会。11月8日晚,交易商协会表示将继续推进并扩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预计可支持约2500亿元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次日,中债信用增进公司就跟进表示,意向民营房地产企业可提出增信需求,3个工作日内将予以邮件反馈。而11月11日,银保监会更发布十六条措施,新规从供需两端全面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从此前“救项目不救企业”转换至“救项目与救企业并存”。随着更多利好政策的出现,市场信心正逐渐修复,11月9日房地产行业更是迎来了久违的股债双涨走势。随着利好政策落地实施,房企的偿债压力或将得到缓解。

4

  整体看来,虽然撤销评级对于房企境内企业运营影响不大,多为当前行业下“两害选其轻”的选择,如何重获评级机构的肯定及投资者的信心才为更加积极的对策。当前房企还是要以“保交付”为核心,确保企业的销售回款,管理好自身现金流健康,把握好境内融资窗口,逐步重建市场信心。

专 题
返回顶部
扫描二维码分享
返回顶部
{"code": 200, "msg": "ok"}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