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房地产上市公司
测评研究报告

2024.05.22

发布机构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

测评背景

2023年,房地产政策在坚持“房住不炒”调控定位前提下,逐渐由“托而不举”向“托举并用”转变。上半年,中央积极对现行房地产政策优化调整,引导市场预期修复,供地层面优化集中供地等制度以适应当前市场环境,金融层面全面降准缓解银行资金成本,房地产供需两端受益,房企融资支持政策接连出台,但政策力度限于“托而不举”。下半年,以7月政治局会议定调“行业供求关系发生重大转变”为分水岭,政策力度逐渐转向“托举并用”,需求端降首付、降利率、认房不认贷接连落地,支持居民按揭购房,供给端三个不低于、一视同仁支持融资等保主体措施相继落地,以缓解房企资金压力。

房地产上市公司在综合实力、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投资潜力和成长能力等方面具有较强行业代表性,因此通过深入研究这一企业集群能够充分反映和折射出整个房地产行业在市场开拓、经营管理、市场营销、行业风险以及发展导向等方面的基本趋势。同时日趋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房地产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情况较为完整和准确,通过科学、公正、客观、权威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深度典型分析,对其综合实力进行评估和深入研究,可以有效促进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及整个行业的良性竞争和健康发展,对于房地产市场未来发展具有强有力的指导意义。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主持的“房地产上市公司测评研究”工作已连续开展17年。本次测评仍然遵循数据客观、方法科学、立场公正及公益性原则,对房地产上市公司进行客观梳理,并在深度跟踪研究企业的基础上发布《2024房地产上市公司测评研究报告》及2024年房地产上市公司排行榜,同时发布房地产上市公司单项榜,发掘行业中综合实力强、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房地产企业群体,从而引领行业向纵深发展,提升整个房地产业的专业化水平。根据房地产上市公司测评研究对象筛选标准,根据房地产上市公司测评研究对象筛选标准,本次测评的研究对象为沪深上市房企91家,在港上市房企28家,以及海外上市房企1家,合计120家。与2023年相比,纳入测评的上市公司总数净减少10家。

测评指标体系

房地产上市公司测评从运营规模、抗风险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经营效率、创新能力、社会责任、资本市场表现八大方面,采用20个二级指标和44个三级指标来全面衡量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综合实力。

  • 运营
    规模
  • 抗风险能力
  • 盈利
    能力
  • 成长
    能力
  • 经营
    效率
  • 创新
    能力
  • 社会
    责任
  • 资本市场表现

测评榜单

2024房地产上市公司综合实力榜

2024房地产上市公司单项榜

榜单解读

企业分析
测评对象继续减少
华润排名跃升榜首

2024年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测评的研究对象共120家上市房企,相比上年净减少10家。剔除原因主要为企业出现实质性债务违约、经营风险较大、逐步退出房地产行业、退市等。

榜单显示,10强上市房企排名出现变化,榜单变动率为20%。其中,华润置地排名升至榜首,保利发展保持第二名,中国海外发展第三名,较上年提升了1个位次;万科A、招商蛇口、龙湖集团、绿城中国、建发股份、越秀地产、新城控股分列第四至第十名,建发股份和越秀地产为2024年新晋10强。

资本表现

指数整体持续探底
市场信心处于低位

以2023年12月29日收盘价计算,沪深300指数全年累计下跌11.38%,申万房地产行业指数全年累计下跌26.39%,跑输沪深300指数15.01个百分点,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内排名靠后。恒生中国(香港上市)100指数全年累计下跌14.61%,恒生中国内地地产指数全年累计下跌39.63%,跑输大盘25.02个百分点,内地房地产板块与港股房地产板块整体走势均大幅度弱于大盘。2023年A股市场进入调整的深水期,资金承压下房地产行业出清持续,行业信心处于低位。

2024年一季度,房地产市场整体保持低位运行,企业销售持续承压。尽管政策面持续优化、释放利好,一线及部分强二线核心城市调控政策松绑,但购房者信心处于低位,行业预期尚未得到明显修复,申万房地产行业指数震荡运行。

运营规模

规模指标跌幅收窄
房企销售不断下滑

2023年,上市房企总资产均值为1429.20亿元,同比下降2.2%;净资产均值为412.84亿元,同比上涨7.61%;房地产开发业务收入均值为257.94亿元,同比下降5.73%;营业利润均值为21.95亿元,同比下降17.86%。

从销售规模来看,权益销售金额方面,2023年,10强上市房企均值约为1784.88亿元,同比下降1.71%;11-30强上市房企均值约335.10亿元,同比下降17.63%;31-50强上市房企均值约167.73亿元,同比下降12.46%。上市房企50强的销售规模均值整体持续下滑,其中,10强上市房企的权益销售金额均值降幅最小,31-50强上市房企的降幅最大。

偿债
能力

杠杆规模小幅回升
债务重组取得进展

2023年30强上市房企融资总额为3856.84亿元,同比下降34.17%。从融资结构来看,2023年30强上市房企境内债权融资2876.16亿元,同比下降37.26%,融资量占比为74.57%,较上年下降了3.67个百分点。境外债权融资总量为162.80亿元,同比下降23.21%,境外债权融资占比为4.22%,较上年上升了0.06个百分点。

2023年房地产行业面临新旧模式的转换,政策端支持力度加大,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行业风险,债券违约规模有所收缩。2024年以来,出险房企积极自救,多家房企境内债务展期得到有效推进,境外债务重组也取得重要进展。但房企债券展期、违约风险依然存在。对于房企而言,“活下去”的关键在于销售端的回暖和自身造血能力的恢复。

盈利能力

行业利润空间收窄
房企盈利显著承压

2023年,房企利润空间持续收窄。一方面在市场下行压力下,营销端多采用打折促销等方式加速去化,压缩项目的利润空间。另一方面,前期高地价项目结转影响仍在传导,低利润项目集中结算。另外,房地产市场整体下行,上市房企结合市场变化对存货计提资产减值,也在冲击房企的盈利能力。

2023年,上市房企营业利润均值21.95亿元,同比下降17.85%;净利润均值9.57亿元,同比下降10.98%;净资产收益率均值1.42%,较上年下降1.09个百分点;总资产报酬率均值1.15%,较上年下降1.03个百分点。总体来看,各项盈利能力指标均较上年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成长能力

开发收入降幅收窄
拿地集中核心城市

2023年,上市房企的房地产开发业务收入、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值同比下降,仅净资产均值有小幅上涨。具体来看,房地产开发业务收入均值同比下降5.73%,营业收入均值同比下降2.18%,净利润均值同比下降11.02%;净资产均值同比增长6.85%,增速较上年下降2.56个百分点。

从拿地情况看,2023年在土地市场有意愿、有能力拿地的房企主要聚焦在头部的央国企,10强上市房企全年新增土储货值为15334亿元,同比上升12.29%,华润、保利发展、中海全年新增货值超2000亿。拿地区域方面,上市房企愿意投资的城市范围不断收窄,多数房企拿地城市不超过20个,且拿地区域主要向一、二线城市聚集。

经营效率

存货周转效率提升
房企分化态势明显

2023年,上市房企存货周转率均值为0.39,较上年提升0.02;流动资产周转率均值为0.27,较上年下降0.01;总资产周转率均值为0.18,较上年下降0.02。在保交付的压力下,房企加快了周转速度,同时投资态度谨慎,存货总量下降,上市房企存货周转率均值同比小幅提升。受销售金额下降影响,流动资产周转率均值、总资产周转率均值继续下滑。

从经营效率类型看,2023年落后经营型企业占比达到54%,较上年增加8个百分点。高速周转型企业占比为17%,与上年持平。2023年房地产行业在销售下滑和融资受阻双重压力之下,房企强化库存管理加速去化,企业间竞争激烈,经营效率分化态势明显。

社会责任

纳税金额同比下降
践行ESG已成共识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整体低迷导致房企营业收入持续下滑,经营层面的压力直接传导到了纳税表现,上市房企中有超过六成出现所得税负增长情况。2023年,上市房企纳税额均值为12.25亿元,同比下降约8.62%。从各类型上市房企纳税额均值较上年均有所下降。相较上年,高贡献度型企业、中贡献度企业和低贡献度型企业纳税额同比降幅较大,均超10%。

在国家“双碳”目标指引下,经济逐渐告别粗放型发展模式。房地产行业由高速发展阶段转向平稳发展新周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成为房企关注重点,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概念也随之越来越受市场关注。截至2024年5月10日,10强上市房企全部发布2023社会责任相关报告,50强上市房企中共有44家发布2023年社会责任相关报告。

创新能力

重视改善住房需求
培育业绩新增长极

2023年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转变,房地产行业进入新旧模式交替之年,住宅需求向“居者优其屋”过渡,房地产行业发展回归本质。上市房企积极调整发展战略,对产品、营销、管控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升级,以客户为中心建造好的房子,打造完善的配套,提供好的服务,满足多元化的住房需求。

在开发业务利润水平持续下滑,同时新房开发规模基本见顶的背景下,多元化经营是当前房地产行业的重要趋势。房企需从市场需求、自身能力、政策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出发,积极培育业绩增长第二曲线,积极探索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推动业绩长期可持续增长。

测评结论

关注我们

长按识别二维码获取更多信息

Baidu
map